近三年,公司按照“高端求才、海外聚才、校际引才、院内培才”的工作思路,遵循“紧扣中心、创新思路、重点突破、提升服务”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人才机制,拓宽引才渠道,搭建聚才平台,优化用才环境,全面推进“人才强院战略”,为实现学院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加强制度建设,为人才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启动高层次后备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以培养杰青、优青为目标,遴选重点培养对象,对入选的4名青年后备人才签订培养协议,从研究生招生指标、增加实验室面积、满足试验用地等方面给予倾斜。二是出台《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青年教师选聘及管理办法》。坚持按需引进,严把质量的原则,选留人才,同时要求新进青年教师入职后必须纳入研究团队和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并按照重点发展领域、人员紧缺团队、实质性优秀团队、高层次引进人才,以及学院确定的后备人才确定配备对象;各团队要为青年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为新进的每名青年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对基础研究条件暂时不具备的团队,由学院指定指导教师进行培养,培养3年并通过考核后再安排进入团队。三是加强实践锻炼。为切实提高学院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出台了《青年教师实践锻炼办法》,截至目前,已有22名青年教师参加了实践锻炼。四是制定《班子成员“五”联系制度》。班子成员按照制度规定经常与联系对象进行谈心、沟通、交流,第一时间了解人才存在的困惑和需求,及时解决人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其安心顺心工作。五是创建人才信息库。通过知名专家、教授、员工、国内外合作单位等多途径、多渠道收集学院急需学科的人才信息,并加强高层次人才的跟踪、沟通联络与引进工作。
建立激励机制,推进人才工作科学化管理。一是奖励机制。为了提高团队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把高层次人才引进与青年教师选留结合起来,凡引进1名高层次人才,配备1名新进青年教师。对人才引进和培养做出贡献的个人,从年终业绩津贴和研究生招生指标上给予奖励。凡引进1名高层次人才,奖励1名博士生招生指标;除享受学校奖励外,凡引进1名国家级人才学院从自筹经费中奖励个人津贴5万元,省部级人才奖励2万元,校级人才奖励1万元。二是培养机制。鼓励团队或带头人从现有员工中遴选优秀员工选派国外开展博士后,积极向学校申请作为未来预定团队进行培养并申请学校给予资助。对有实力的团队,为了加强基础研究的深度,可以申请设立专职科研编制。对部分年龄比较大职称偏低的教学、科研人员建议转岗到科技推广。三是跟进机制。对科教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教人员申报的各类人才计划、科研项目等在申报结束后积极跟进,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申请成功,为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更多的机会。
发挥大师作用,为人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蔬菜遗传育种专家方智远为“学术经理”,聘请山东农业大学郝玉金、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黄三文等4人为讲座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Richard M. Amasino、甘苏生等7人为客座教授;加强对团队建设战略性谋划和前瞻性指导,对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和指导。
增强服务意识,为人才工作创造良好环境氛围。一是做好人才服务。率先在全校设立院级人才办公室,配备专人为人才做好各项服务;竭尽全力满足人才工作所需条件,为新进青年教师全部配备了计算机。二是加强舆论引导。公司利用门户网站平台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招聘各类人才的信息及学校人才引进的政策,及时宣传报道学院教学、科研、推广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以及涌现出的各类先进典型,达到“以媒引才、以网引才、以才引才”的良好局面。
通过以上举措,双聘院士1人,外聘讲座教授4人、客座教授7人;选留博士生2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青年人才项目专家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匈牙利KárolyHrotkó教授引智专家1人,陕西省“三秦人才”6人,陕西省科技新星3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标兵1人,杨凌区三八红旗手1人,入选校“青年英才”支持计划1人,校优青培养专项资助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