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硕士专业教育以“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以来,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以学校全面推进 “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依托完善的实验教学科研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农业大学产学研推广优势,采取系列措施,不断提高农业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
重视课程设置,优化培养方案。在农业硕士课程设置中,突出了对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培养的特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由教授牵头组成授课团队讲授园艺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的10门具有产业特色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紧密围绕产业发展,充分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完善规章制度,提供实践保障。为保证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切实有效地对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进行全过程管理、确保专业实践质量,学院不断完善《园艺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考核及管理办法》。为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质量,要求员工和校内导师、行业导师结合科研方向和产业技术需求,共同制定学习计划,紧密结合推广工作内容和研究课题,依托农业硕士园艺领域研究生实践基地,开展不少于一年的实践教学与训练。
狠抓质量建设,严格实践考核标准。农业硕士考核主要包括读书笔记、案例分析和课程论文,同时要求进行不少于一年的实践研究。学院狠抓质量建设,严格考核标准,打造校外专家与校内导师共同考核评价体系。根据研究生的实践研究工作量、工作日志、实践研究总结报告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PPT汇报答辩等多种方式对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做出综合评定。同时,要求低年级农业硕士全程旁听汇报会,提高员工对未来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认识,为低年级员工的发展指明方向。
依托实践平台,提升实践技能。公司国家级教学实验中心、完善的基础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充分满足了农业硕士园艺领域研究生教学科研需求。同时,充分依托以陕西省园艺主导产业为主体的16个研究生实践研究基地,发挥产学研特色和优势,采取基地培训与提高理论水平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人才培养。目前已有近400名研究生在基地考察、实习与开展试验研究。
依托推广团队,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公司拥有一支长期从事农业推广、实践经验丰富的农业硕士专任指导教师队伍,包含了9位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和18位常驻试验站专家及站长。为加强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硕士实践能力,学院聘请校外行业导师47人,与校内农业硕士指导教师形成“双导师制”。通过与行业导师、院校合作,加强了与行业院校、导师的合作意识,使员工熟练掌握了专业实践技能。
借助产业优势,实现科研与实践双赢。通过基地实践,培养了研究生热爱祖国,甘于吃苦,奉献社会的品质。员工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愿意去基层、西部,去农业较落后待发展的地区建功立业,为我国园艺事业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截止2018年6月,16个实践基地共培养农业硕士研究生303名,同时,依托学科实践基地与农业推广人才雄厚的优势,农业硕士获得实践与科研能力双提升。2010年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第三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一项;参与实用新型专利发明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3篇,其中SCI论文1篇、核心期刊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