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中国红富士之乡--甘肃省泾川县,我们这里的亩产值在一万到一万五之间,管理好的能达到两万”,“我们推行的是能早形成花芽、早丰产,商品率高的小冠密植模式,这种模式被称为‘乾县模式’”......为提高同学们对专业的认知能力,6月8日--12日,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组织2012级果树模块本科生分别赴甘肃省庆阳县、泾川县和陕西省乾县、礼泉县、五泉镇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果树夏季管理综合实习。
生产模式各不同 因地制宜才最好
位于甘肃省庆阳县周祖农耕文化产业园区的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由公司、甘肃省庆阳市和庆城县三方合作共建,推行以地方为主的新型建设模式。在生产模式上,推广以间伐为主的改形修剪技术、旱地果园肥水调控技术及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苗圃的繁育主要以矮化中间砧、矮化自根砧和短枝乔化为主。作为西北黄土高原最佳苹果适生区,被誉为“中国红富士之乡”的甘肃省泾川县推行以乔化密植、高接换优、地膜覆盖的自由纺锤树形,这种树形利于“靠天吃饭”,利于优质丰产。乾县苹果种植注重管理,提倡以生态有机为理念的小冠密植模式,探索性的采用自压式灌水,肥水一体化等省力化栽培模式,效益显著。在实习期间,同学们围绕各种模式的不同,认真探讨,积极提问,对我国的苹果产业现状及其生产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
生产技术存差异 高效省力效益好
不同的果树对生产技术的要求不同,怎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效益呢?针对这样的问题,6月10日,同学们在陕西省礼泉县分别对苹果、葡萄、石榴和杏进行了解。礼泉县现有果树85万亩,是典型的果树生产大县。在该地苹果推行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在技术层面,采取的是滴灌、微喷灌的节水技术;肥水一体化技术;采用“灯、板、带、芯”的病虫防治技术,果园可机械化程度高。葡萄霜霉病、灰霉病严重,在阴雨天气危害更严重,在当地主要采取避雨棚栽培。冬季在地上部5--10cm处埋土防寒可以防止藤蔓受冻影响产量。作为石榴的最佳适生区,当地十分重视施肥的问题。9月份施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3~4月份施复合肥、采收前则以钾肥为主,省力效果好。礼泉御杏在生产上则主要采用阳坡种植、泉水灌溉的技术,使得果实含糖量高、果型端庄,深受消费者喜爱。“从来没有深入的了解到种植果树还需要这样‘高大上’的技术,今天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回家我就可以应用到我家的果园了。”一位员工在实习结束后这样感慨到。
生产管理很关键 技能学习不可少
“结果枝顶端一个副梢留3~4片叶片反复摘心,其余副梢留1片叶反复摘心......”课本上的知识在此次实习中得到了实践应用。苗木去萌蘖,苹果套袋,葡萄绑蔓、摘心,嫁接,这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却难倒了不少员工。技术员们现场为同学们演示技术要点。嫁接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手法好不好、速度快不快直接关系到成活与否的问题。为了练好这门技术,员工们一次次练习,天气炎热却抵挡不了大家实践学习的热情。看着一个个枝条嫁接的完成,员工们纷纷表示虽然辛苦但是很值得。
通过本次实习,加深了员工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提高专业操作技能和指导生产的能力,为员工们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避雨棚栽植技术
除萌蘖
技术员指导
嫁接
套袋